有个老领导,审阅下属起草的文件时,每当看到工作人员把自己的职务写成“县委常委、副县长”,都要郑重其事的拿起笔,在副县长前面狠狠地加上“常务”俩字。
他很恼火下属总是疏忽他是常务,实际上这事真不是工作人员的疏忽,恰恰是工作人员的认真。严格的说,他职务的规范描述就应该是“县委常委、副县长”。
公务员职务一般有委任和选任两种,“县委常委”和“副县长”都是选任职务,一个是党的会议选举产生,一个是人大会议选举产生。一经选举,就有法律效力,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便更改,更不能随便添字去字。因此,工作人员在正式文件中把他的职务写成“县委常委、副县长”是完全正确的。
那常务是怎么回事呢?常务只是他在政府班子内的分工,即:分管政府常务工作,也叫日常工作。现实中,政府常务工作往往由同时担任县委常委的副县长分管,人们对分管常务的副职看的重,以至于产生了两种误会:
一是把常务当成了一种职务,以当常务副职为荣。明明是选举产生的副职,如纪检委副书记,也要再明确个常务副书记。自觉不自觉的把常务副职区别于其他副职,认为当了常务副职,说话才有分量,甚至当了常务副职,就有了觊觎正职的资本。
二是把分工等同于排名。实际上,没有硬性规定,分管常务的副职一定是排名第一的副职,排在第一位的也不一定非要管常务。就像有的县委常委、副县长,非但在常委中没有排第一位,甚至在政府副县长中也不一定排第一,但不影响他分管日常工作。
当然,现实中,为了便于协调关系,有利于工作开展,常务工作往往由排名第一的副职分管。正因为此,现实中,很多人对常务产生了以上误会:把常务当成一种职务,常务代表了排名第一。
这种误会产生的负面效应就是:县委常委或者副县长,在通往正职的道路上,除了副书记这个台阶,又增加了常务副县长这个隐性台阶。
实际上,就是个分工而已,可别太拿当回事了,更不要堂而皇之的印在名片上,”某某县常务副县长“,会让人笑话的。
在线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