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华每日电讯 Author 卢刚 牛少杰
这是南太行天界山"峡谷云海"。受访者供图
这里剑峰千仞与飞瀑鸣涧并存,红崖绝壁与天湖云海交织,构成罕见的山水长卷。
这里一曲《在太行山上》直冲霄汉,三条挂壁公路堪称"奇迹",谱写人间正道的奋斗传奇。
"太行山,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。"再冲着《中国国家地理》的赞誉,不妨开启河南新乡的南太行秘境之旅。
水文章:飞湍瀑流争喧豗
蓦然,前方天际出现一片山影,连绵不绝密不透风;及近,峰峦山势峻峭,山顶云霭萦绕。车行一个多小时,就到达位于高速路边的景区入口。换乘新能源摆渡车,一头扎进茫茫大山。
从星空看向地球,在北纬 34 ° 48 ′至 36 ° 21 ′与东经 112 ° 至 115 ° 之间,268 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如绿缎铺展,分布着包括八里沟、万仙山、关山等十余个景区。
游客在八里沟漂流。受访者供图
八里沟到了!这里被誉为太行山水精粹汇聚之地。域内沟壑奇幽、飞瀑鸣涧,有猕猴嬉戏,亦可闻群鹿呦呦。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,也被誉为"太行魂"。
八里沟景区位于新乡市西北部辉县市境内,地处太行山南麓、豫晋两省接壤处,总面积 109 平方公里,系国家 AAAAA 级景区、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、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地质公园。
水是八里沟跳动的脉搏,景区以灵动的笔触做起"水文章"。一路溪水泠泠淙淙,蝉鸣清亮悠扬。数个缘溪改造的水潭高下相接,已有游客换上凉鞋、救生衣一探清凉。
"从源头到山脚,溪道长、落差大、环境丰富多样,我们因地制宜改造出多个场景,游客可以驾摩托艇冲浪,也可以乘橡皮舟漂流,还能坐竹筏观光。"八里沟景区副经理朱艳广介绍,"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水世界浅滩区玩水。"
潭瀑相连的景观中,最震撼的当数天河瀑布群——落差 180 多米的瀑布从断崖倾泻而下,铿锵之声在垂崖断壁间生成混响,激起的水幕映射出一道彩虹,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影。
图为天河瀑布。受访者供图
更有极限运动爱好者穿起专业装备,在教练指导下沿瀑布飞驰而下,感受速度与激情,体验瀑流飞泻与飞檐走壁的极限挑战。
为提升游客体验,景区特意布置一条两百米长的"水帘洞"。幽长的隧道里,既可聆听瀑流喧豗,又能欣赏错落的钟乳石雕塑。
从隧道出来可以沿着台阶继续攀行至二层,在这里可以与瀑布亲密接触。由于落差较大,瀑布落到头顶已散成水雾,几乎遮蔽骄阳,也将暑气阻隔在外。
同样中意这片清凉水帘、穿行山林的,还有南太行的"精灵"——太行猕猴。"附近水源丰沛,食物相对丰富,夏天也比较凉快。"猴群管护员魏软贵介绍,一到夏天猕猴就在这里频频露面。
图为八里沟区域的太行猕猴。受访者供图。
记者跟随魏软贵来到八里沟羊洲地,几声清脆的口哨过后,密林深处一阵窸窣,数十只太行猕猴自崖壁腾跃而下,直奔撒在地上的玉米粒。
"这几年南太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,10 年前大约五六十只,如今已形成两大群,有两百多只。"魏软贵补食间隙不忘点点"猴头",看看谁没来,"现在有的也不咋怕人了,个别还能和游客互动"。
秀美的景色,跃动的"精灵",也吸引不少海外游客前来游赏度假。据介绍,2024 年,八里沟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,其中 10 多万来自海外。
南太行的水,可赏亦可尝。今年 5 月,CSCA(精品)咖啡学院在八里沟正式落地,通过一杯太行山泉冲泡的咖啡,款待远道而来的游客。
"年轻人、海外游客越来越多,通过一杯咖啡连接全球,让更多人品味太行山水。"项目负责人张建辉计划把一些实用技巧分享给游客,同时为有学习意愿的年轻人提供学习方案和技能培训。
千嶂里:一川红浪淬洪荒
顺着山路,居然走进一处绝地:周围三面都壁立千仞,形成像瓮一样的" Ω "形嶂谷。阳光照到崖壁上,整个山体都红彤彤一片,极其壮观。这里就是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。
"这种一层一层的岩石叠在一起,又形成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,高达 280 多米的断崖几乎与地面垂直。"万仙山景区副经理聂继东说。
图为游客正在做攀岩前的准备。受访者供图
嶂山岩壁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,攀爬过程中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美景。尤其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分,阳光洒在岩壁上,形成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。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,是室内攀岩场所无法比拟的。
"这个坡度陡、崖面平整的攀岩面属成人竞技专用,另一面坡度稍缓,崖面可着力的点位较多,一般用于青少年和一般游客体验。"聂继东介绍,几乎每年都会有重大赛事在这里举办。
2020 年以来,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举办了中韩青少年对抗赛等多项赛事,接待攀岩爱好者、运动员等 5000 多人次,已经成为全球知名攀岩胜地。
万仙山攀岩绝壁只是新乡南太行的一隅,其与八里沟的碧水丹崖、关山的古海洋遗迹,共同构成了一座立体地质博物馆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曾在此惊叹:" 18 亿年的地球年轮,在这里触手可及。"
新乡南太行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四季流转的奇幻景观,常年吸引众多艺术家执笔写生——春日翠绿草原百花争艳,夏日清凉潭水潺潺流淌,秋日金黄稻穗与红枫交织,冬日雪景如诗如画。
在八里沟天界山游览区老爷顶半山腰,还有一条全长 6.8 公里的画廊式风光带。行走在悬空栈道上,脚下是蜿蜒陡峭的红岩步道,身旁是翻涌的云海与苍翠群峰。山风为伴,云海为席,颇有云端穿梭之感。
图为南太行天界山"云峰画廊"。受访者供图
南太行的地质宝藏更暗藏绿色财富密钥,山野沟壑也是千余种中药材的富集地。
今年 7 月,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药学院组织学生来到万仙山实地学习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学生们白天上山采药,晚上总结梳理。"民宿门口就有好几种药材。"大二学生骆振闯说,"草药取之于山野,用之于禽畜,这种贴近自然的学习很受同学们欢迎。"
破山障:悬绳凿壁通天堑
在乱世,对于居住在山里的百姓而言,太行山是阻隔战火的屏障。而在和平年代,它是阻挠出行的巨大障碍。
是搬出大山,还是愚公移山?太行山民选择了在崖壁上开凿"挂壁公路",而且一口气开出三条!现已成为"网红"的郭亮村,就是因为一条"挂壁公路"而声名远扬。
图为郭亮挂壁公路内景。受访者供图
"高路入云端,望顶眼欲穿。一时不小心,脚错归黄泉。"这首在郭亮村流传百年的顺口溜,道尽了悬崖村的生死之困。村民祖祖辈辈唯一的出路,是古人开凿的 720 级"天梯"——最窄处仅 0.4 米的绝壁小道,曾吞噬无数鲜活生命。
为了摆脱贫穷逆天改命,1972 年 13 名村民腰系麻绳绝壁悬空,用钢钎铁锤向大山宣战。男女老少齐上阵,历时五年在海拔 1700 米处凿出 1250 米的"郭亮洞"挂壁公路。
30 多个开于洞壁的"天窗",如今成了观景台,将对面丹霞绝壁框成一幅幅天然画卷。闭塞山村变身文旅热土,60 多部影视剧在此选景拍摄,还吸引国内 100 多所美术艺术院校和 30 多个摄影家协会来此写生采风。
天堑化通途,路通则财通。这个只有 300 多人口的悬崖村,几乎家家户户从事餐饮旅游业,人均年收入 3 万元以上。
图为郭亮挂壁公路外景。受访者供图
当郭亮洞的"绝壁长廊"已然成为艺术家镜头下的经典,向南 15 公里外的回龙村,一条更年轻的"云端天路"也在续写传奇。
1997 年至 2002 年,村支书张荣锁带领党员突击队在几乎垂直的崖壁上,开凿出一条全长 9 公里的挂壁公路,使得辉县 17 个自然村连通,走上美丽乡村之路。
"公路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整修,已经成为一条景观大道,吸引各地游客来太行人家做客。"上八里镇镇长刘金涛说,回龙挂壁公路的修成,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从回龙村的"云端天路"沿太行山脉向北眺望,另一条藏于王莽岭腹地的挂壁公路正以"险中藏奇"的姿态,诉说着太行山民与绝壁较劲的另一段史诗。
1992 年,山西省陵川县决定在王莽岭北面给昆山村民开条南行出路。7 个施工队同时作业,在山顶箍上缆绳,将工人吊到山腰开洞,分段施工,快速打通了约 3 公里长的昆山隧道。
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这些镶嵌在绝壁上的曲线,可以看到挂壁公路不仅是悬在绝壁上的交通工程,更饱含永不屈服的生命张力。
正如当地一名驻村干部所说:"太行山给的出路,从来不在脚下,而在手中。"
彰精神:烽火太行铸脊梁
在线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